叶韶霖 |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推荐
叶韶霖 号铸石楼主、鼐盦主人。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厦门日报书画院院长。作品获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优秀奖,第三、第五、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二届大字展评委提名奖,全国第二届行书展评委提名奖,全 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展优秀奖,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书法奖,福建省第六届百花文艺奖一等奖,福建省第七 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福建省第八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厦门市第四届文学艺术奖一等奖。数十次参加全国各类书 法展。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提名“福建十大青年书法家”。
每天清晨,当美丽的鹭岛刚在熹微的晨光中醒来,叶韶 霖就已经完成十多公里晨跑回到了工作室,稍做漱洗,他便 濡毫泼墨,任一管柔毫在宣纸上尽情地挥洒。那是一天中他最珍视的一段时光,神与物游,物我两忘。 风雨无阻,寒暑无间,奔跑不止,笔耕不辍。在常人看来,这是近乎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方式,但韶霖却乐此不疲。
叶韶霖 隶书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0cm×60cm 2020年
叶韶霖自2005年入 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以 来,好像开挂了一般,十几年间30多次跻身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类国字号书 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展专业户。这份亮丽的成绩 单背后,是他付出的常人 难以企及的艰辛和努力。 韶霖曾说过,国展上高手云集,要想脱颖而出,就 必须激发自己的所有的潜能,每一次参赛作品的创 作过程都是自我磨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深化对很多问题的思考:笔法与样式、时风与个性、 传统与创新…… 隶书是韶霖书法的 根基。从早年时遍临汉隶到近年精研清隶,几十年来他对隶书的热情从未消减。
叶韶霖 楷书对联 136cm×34cm×2 2021年
韶霖学隶下了死功夫,有些汉碑甚至临过百通。从《张迁碑》之质朴、《史晨碑》之儒雅到 《华山碑》之雄强、《西 狭颂》之雍容,他都用极力模拟,得其遗意。为了对隶书的古今流变有更深 的把握,韶霖甚至对清隶 及至今人的隶书也有关注和借鉴。韶霖学隶书, 从最初的实临到后来的意临,到后来可能只学他有感触的某一点,再把它们自然和谐地融入自己的笔下,甚至一些不为人知的冷僻的碑帖他也敢于取法,比如《夏承碑》之奇峭古拙,一般人极少涉猎,他学之也能把其中的 波磔之法巧妙地改造运用,给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一下子拉开了和他人隶书的距离。
叶韶霖 行书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0cm×22cm 2021年
韶霖对楷书也经历过长期的探索,他近来的大楷作品给人一种笔力雄强、真气弥漫的艺术感受,但又让人觉得其似魏非 魏、似唐非唐,更多表现出 两者有机协调的融合的味道。在用笔上,韶霖吸取了 魏碑方峻峭拔的特点,但舍弃了其率意生拙的成分,书写时更注意形态上自然连贯 和丰富多变,避免楷书笔法 上单调呆板的弱点,更摒弃了常见的甜俗之态。在结构上,他多用唐楷严谨端庄的 格局,而舍弃了魏碑支离怪诞的趣味。这使得他的楷书没有因为过分追求小趣味而导致的驳杂,而是显得更加酣畅、劲健、简洁、明快。
叶韶霖 隶书 钟嵘《诗品》节录 180cm×97cm 2020年
韶霖在隶书和楷书上的 努力不经意间却让他在行书 上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 从书风的角度上说,行书是 韶霖个性最鲜明的字体。韶霖的行书并不直接胎息某家,而更多的是以我为主, 熔铸碑帖,表现出一种“六 经注我、我用我法”般的自信。韶霖在行书中大量地使 用厚重的方笔,甚至拗峭的 折锋,但在节奏上他却能以 明快跌宕的笔势使行书的气 息不会阻滞,在结体上韶霖 一改碑派崇朴尚拙的常见路数,而效法宋明书风的洒脱俊逸、灵动潇洒,在整体的气息上更倾向于传统帖学。 他在不经意间走出了一条碑帖融合的新路。
在当下展览风行的大背景下,与一些急功近利的作者为了入展而选择“跟风” 不同,叶韶霖有着清醒的个 性意识和强烈的自我革新精 神,这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对韶霖来说,入展和获奖从来不是目的,他要做的只是 在一次次“精品”的淬炼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找到他自己的艺术坐标。
注意:本站所有文章皆内部资料,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办理会员请联系QQ:45339308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