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书法是艺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的见证者和承载者。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中, 深入挖掘书法艺术的美育价值,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文章从书法的艺术性出发,首先阐述了书法艺术的美育体 现及美育价值,其次分析了书法美育的教育困境,最后以书法美育为出发点探究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培育路径。 

【关键词】书法艺术;美育教育;大学生;审美素养

以书法美育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的路径探究 协会动态

书法艺术是抽象的线条艺术,发展最初只是具备写 字记事功能,伴随着书体形式的复杂化,书法技艺日趋 精湛,逐步发展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汉字书写蕴藏 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展示出书写者的性格特征以及 精神世界。当前,书法艺术既属于文字表达,也是艺术创 作的一种,寄托了人们的情感以及思想。学习书法可以 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使他 们成为优秀的全方位人才。 

一、书法美育概述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 底蕴和艺术价值,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全面实施美育教育背景下,书法美育工作应该得到教 育工作者的重视,肯定其在美育教育中存在的意义,加大 书法美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

 (一)内涵

书法美育主要是通过欣赏书法艺术、学习、创作的 过程,让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力等得到稳步提升,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开展书法美育活动过程中,应 以书法艺术为媒介,引导学生感知文字的形态美,体验 书写的意境美。

 (二)特点

书法美育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 线条艺术的独特美感。书写者应用笔墨书写过程中,线 条的变化可以呈现出理想意境,传递复杂情感,揭露特 定环境下特定内涵。第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 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存在着密切联系,如诗词 以及历史等。学习书法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传承中 国传统文化,明确书法艺术的价值。第三,看重个性化 培养与表达。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在书法创作中 反映出不同风格与特色,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 化表达能力均有较大帮助。 

(三)体现

在高校书法艺术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锻炼他们的专项技能,需要重视书法艺术的美育体现,要了解书法艺术这一重要内容的实际影响力。书法艺 术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隶书、篆书等方面的发 展变化,书法美育始终存在,一直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 发展与进步。在朝代更替中,书法艺术的美育思想发生 了显著变化,最早的美育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在“六艺 教育”中美育占据重要地位。隋唐也将书法列为科举考 试的关键组成部分,考试时主张书法工整。随着时代的 变迁,人们更加注重书法带来的审美价值,各方主体日 渐关注书法的审美境界与审美情趣,通过各种手段练习 书法,提高写作技能水平,充实自身精神世界,感知书法 艺术的形式美和精神美[1]。 

二、书法艺术的美育价值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书法艺术主要是对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书法中 蕴含的灵动美以及神态美等可以呈现出汉字的生命 力。书法传递的美育特征,能够将书法的美育价值进一 步形象化,有助于学生们感知书法艺术的价值。艺术之 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书法艺术中融合着多种艺术特征, 包含着绘画的直观美、音乐的韵律美,这些艺术特征可 以熏陶、鼓舞学生的思想,拓宽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书 法学习和描摹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诸多名家字画, 这些字画中的书法风格迥异,或端庄厚重,或灵动缥 缈,展示出了书法家的功力,体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 值,在学习与欣赏过程中,学生需要融入特定情境,感 知书法形体结构和布局特色,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 能力[2]。 

(二)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

书法除了讲求技能训练,也看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 发展,在现代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金文的刚 健、隶书的雄浑,还是行书的优雅、草书的狂放,均反 映了儒、释、道思想的精华,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哲学思 想以及极具魅力的东方特色艺术。积极开展书法实践 活动,能够让学生掌握书法技巧,传承博大精深的中 华文化,进一步深化他们对民族文化与精神内涵的理解,指引他们用实际行动阐述书法魅力与文化价值。 

(三)培养学生勤学的品质 

在书法艺术发展阶段,许多追求艺术的人成了学生 学习的榜样。例如,张旭日常勤学苦练,仔细观察生活中 的形象,然后细心揣摩并专注于书法,成了书法大家。 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名师是他们学习路上的重要引导 者,通过细致指点,可以让他们养成良好品行,有助于 他们发现自身在书法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学生 接受相应指导与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帮 助他们在字体研究与书写中提高满足感,掌握书法学 习技巧,养成良好意志与品行。

三、书法美育教育的困境 

美育可以培养学生们发现与探索的能力,使他们拥 有一定的审美认知,学会准确辨别现实美与艺术美,通 过审美感知可以让学生吸收书法中的美育元素,然后 运用到书法实践中,帮助他们创造出更具美感的作品。 然而结合当前的书法艺术教育来看,美育功能的发挥还 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盲目看重成效,忽视素养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书法艺术教师的需求 量日益增加,但目前很多书法教师都是兼职教师,他们 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达不到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缺 失,书法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接触的内容固化、传统, 缺乏创新,教师盲目看重书写成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 体验,与书法美育教育的初衷相违背,影响了书法教学 质量。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书法课时量有所增加,但教材 缺乏统一,教师资源配置不当,以至于书法教学陷入困 境。书法教学内容包含多个方面,如硬笔教学、审美教育 等,但教师过于关注技法教学,没有引导学生对书法作 品的内涵进行深入探究,学生未能从书法教学中获得美 育启发,影响了书法教学的最终目的[3]。 

(二)注重书法技巧,忽视感性认知

美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书法教学中 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认识美育教育的情感寄托,促 使学生接受针对性指导。但当前很多教师存在认知局 限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难以实现书法教育 的美育目标。书法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的书写规范以 及书法技巧,还要指引学生在书法练习中感悟汉字的 美,形成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作品赏析是感悟汉字美 的重要途径,但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地讲解理论知 识,没有及时关注学生的切身体验,无法让学生与作品 传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导致学生的审美意识得不到培养, 缺少对书法美育的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轨迹与蕴含的 美育内容,在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价值,但在 具体实践教学中受德育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误将美育内容认为是伦理道德,影响了学生的书法作品创 作,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以书法美育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的路径

书法艺术发展至今,蕴含着丰富的人性美以及艺 术美,与现代审美理念相契合。在书法艺术教育中,教 师要深入挖掘书法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 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引导他们在书法实践中勇于创新, 形成优良品质。书法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应 该为教育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在现阶段书法艺术教育 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重视书法艺术教学工作 的同时也要发掘书法的美育教育,使二者完美结合,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改革书法美育教学机制

高校应关注国家对美育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依 据现阶段书法艺术教育的进展,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 学制度,使书法美育教学获得稳步推进。扎实拓宽课程 领域,开展书法美育课程活动,使书法美育教学与高校 人才长期培养方案密切结合,通过学分制动态管理模式 助力学生接受专项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4]。 

(二)构建全新的书法美育教学模式 

根据具体需求,稳步开展实践活动,构建“书法理 论知识+书写技能+经典观摩体验+书体特长”循序渐进 的教学模式,稳步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指引学生将书 法和美育结合起来。依照当前实际情况,积极建设实践 基地,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为书法工作的开展提供稳定 的支撑条件;适当引入书法名家以及书法精品,激励学 生接触丰富多样的佳作,在欣赏以及实践中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发挥作品的示范作用;适当创设作品展览渠道, 积极利用展厅和传习场所,让学生在欣赏群体性作品中 进行探讨交流,丰富他们的艺术生活。 

(三)将素质测评纳入考评机制

在书法美育教学工作时合理融入素质测评,纳入 考评机制,将测评结果作为美育教育考评的参考依 据[5]。将书法美育学科融合理念融入其中,加强书法和 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的有机融合,确保书法美育的内 涵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四)整合多个课堂实践要素 

积极开展以书法美育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开展跨学 科教育衔接,发挥第二、第三课堂的实践价值,优化大 学生的课程体系。将书法课作为主体,搭配古典文学以 及哲学等多个课程,让学生接触多形式的学习内容,丰 富自身认知,提高专业能力;根据相应的需求开设艺术 通识课程,增加选修类课程,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密 切结合,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以审美和道德情操培养 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以及想象力,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五)构建健全的书法美育课程体系 

高校教育可以将书法美育课程纳入必修课体系, 帮助学生明确书法美育的重要性,通过书法学习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准确定位书法课程,制定明确的教 育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和价值观。在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基于学生的心 智成长规律,夯实书法美育教材建设。依据大学生的发 展需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构建一体化书法美育教材体 系,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及美育目标,严格把控教材编写 的各环节,彰显华夏美学精神[6]。此外,高校教育还要明 确各方主体责任,稳步推进教材编写以及教师研究工作, 构建以艺术美学和书法鉴赏等关键内容为主体的学习 框架。 

(六)优化书法美育教学的方法

合理安排书法课程 根据书法美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 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书法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实践 机会,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全面提升书法水平和审 美素养。 2.积极组织书法比赛高校应开展以书法美育为核心的书法比赛活动,激 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比赛可以设置个人赛和团体 赛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中强化个人技能水平,掌握艺术鉴赏技巧[7]。 3.成立书法美育社团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成长诉求成立书法社团,并融入 美育理念,让学生在自由且开放的平台上施展个人能力, 通过社团活动增进彼此交流,强化个人审美能力、锻炼 创造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为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组织书法展览活动 高校还要适当的组织展览活动,让学生观赏书法大 家作品。宣传美育教育的初衷,让学生在感知书法艺术 的基础上提高艺术素养,更好地认识并理解书法蕴含的 艺术。 5.开展多方主体交流活动 高校应积极联系街道、社区开展书法交流活动,为 书法爱好者提供交流互动机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交 际、表达能力,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更快融 入社会。还要在适当时机开展美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 书法美育教学中提高身份认同感。 

结语

书法属于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审美价 值和文化价值,高校在开展书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基 于美育教学理念优化书法美育教学模式,发挥书法的 美育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个性化特质,在各方 主体的积极配合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广告 协会讯:需要推广包装自己的协会朋友可以加微信:shuhuayishu咨询!
分享到: